第七章 近现代革命文物

第七章 近现代革命文物

第一节 革命活动旧址

一、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位于水口镇昆坂村。1943年,在国民党顽固派大肆"围剿"革命根据地时,为隐蔽积蓄力量,中共福建省委从闽北转移到闽中。同年12月,闽中工委书记林大蕃及游击队20多人寒到毛厝、坂里。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间,省委机关游击队陆续来到坂里。在坂里牛寮坑困狗形山上,盖起了18座竹棚,开了2个操场。省委机关转移到坂里后,在德化大溪、永春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几个据点,使闽北、闽东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闽中地区的莆仙、晋南惠等根据地联结起来。这一时期,坂里村曾成为全省革命活动中心。省委机关在这里召开省委会议进行整风文件学习。省委创办《顽强斗争者》刊物。游击队奇袭莆田县涵江交通银行所缴获的伪币,也是带到坂里由省委分别发送给闽北、闽东北和福州等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还曾在这里用电台同中共中央联系过一次。并组织毛厝、坂里村的群众进行抗丁、抗税的斗争。省委机关在坂里住了4个月,于1944年6月,才分3批转移到仙游东湖。二、岐山堂革命旧址位于水口镇毛厝村。

1941年冬至1949年中共闽中地下党在毛厝开展革命斗争,岐山堂是毛厝地区的革命据点之一。1945年5至12月,中共闽中特委和司令部领导人率领游击队驻此并于同年7月1日在岐山堂召开纪念建党24周年的群众大会,9月又在此召开庆祝抗日战争眭利的群众大会。1949年3月,中共仙德工委在岐山堂设立指挥中心,开展"搞枪筹款,武装队伍"的活动。嗣后,随着革命工作的需要,建立永德仙人民游击队总指挥部领导永德仙人民游击队,在永德仙边境地区游击斗争期间,曾在歧山堂设立指挥机构。

第二节 烈士陵墓

一、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浔镇塔尖山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缅怀为国为民捐躯的革命烈士,曾在龙浔山建立简易的墓穴。1982年,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建规划,迁移至今址拨款重建,1984年11月竣工。

该墓安葬1947年7月中旬闽中游击队戴云纵队在戴云山战斗牺牲的高祖武(又名林捷)等九名游击队员和蔡德玉、郭先演、黄振荣、孙益祯、刘林发等烈士的骨骸。

二、颜湖烈士墓位

于三班镇三班村大兴岭格,1953年5月建。颜湖,三班镇四滨村人。1909年出生,1927年1月在马来亚加入共产党,参加当地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1927年12月返回祖国,在三班泗滨,丁溪、盖德、土坂、三班及仙境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10月间,任中共德化县工作委员会书记。1933年4月24日被国民党杀害。墓中同时安葬的还有1933年2月牺牲的农会游击队中队长颜泗德。1935年2月牺牲的红军闽南游击队教练官颜礼纳两人的骨骸。

Copyright © fangzhi.dehu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德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