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列传
徐翔,乳名宜友,字宗多,学名松三(1911年6月~1970年5月),德化县三班镇奎斗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9年10月在延安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干。
徐翔幼入龙谿小学(现奎斗学校)、培风中学学习。1928年,旅居马来亚,在麻坡新港李光前橡胶园当工人,后转吗叮六甲任教。1938年l0月,由马来亚抗敌后援会介绍回延安。1939年1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抗大毕业后派往八路军129师第386旅任政治指导员,随旅长陈赓,抗击日军,战斗在晋东南。
1942年,选调中央延安大学学习。1945年8月,随大批干部和部队派往东北,按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去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在东北,历任宣教科长、区委书记、中心区委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务。参加攻克彰武,解放四平,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后,徐翔任彰武县长,集中人力、物力,特别是工业资源,支援解放战争向前推进。
1949年9月,徐翔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中央技术管理局干部处处长。1950年改任中央重工业部干部司司长,兼任干部学校校长。同年11月,调任琉璃河水泥厂厂长。1955年,调任本溪水泥厂厂长。1959年,调任中央国家建材处处长。1961年起,调任南昌江东机床厂厂长,初期兼任厂党委书记,在这个生产机床兼有军工任务的中央直属厂苦干10年。
在长期革命征途中,徐翔积劳成疾,长期带病坚持工作,1970年5月19日殉职。徐翔一心为革命,少考虑个人问题,晚婚,爱人郝德明,普通职员,低工资,无生育,抱养女儿徐宏。徐翔去世时,女儿才15岁。
徐翔革命一生,只1965年回家探亲一次。当时德化县委书记郭全明、县长李文华陪同,问及亲属有何困难需要帮助解决时,他想到的却是奎斗桥要建成钢筋水泥桥,请求县财拨款支持,当即被采纳。后于1969年,县拨款5000元,支持奎斗宗成这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