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会春列传
徐会春,别号光宇,曾用名徐英,德化县盖德乡三福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
会春少时就读于德化县立高等小学堂,民国6年(1917年)在德化、永春担任小学教员。11年(1922年)从军,任援闽粤军东路讨贼军第二军连队上士文书,继任排长、连长。15年(1926年),任福建省防军连长。此后至民国23年(1934年),他先后在陆军第二师补充团、海军陆战队、福建省防军、福建省保安军、陆军第十师等部队任副官、大队长、营长等职。
24年(1935年)会春奉命往宁德、福安、霞浦“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和地下游击队,因极其卖力,被提升为中校团副,并加入国民党员,调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受训。25年训练结束,任陆军独立37旅109团中校团副。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会春随部由宁波开赴上海参战,在宝山、杨行、牛行一带和日寇浴血抗战近两个月,部队伤亡四分之三,撤回镇海,补充兵员。因上海抗战有功,升任194师580团中校团副。
1939年,徐改任58l团中校团副,敌陷镇海,会春代理团长,率团与日军血战三昼夜,把日寇驱逐入海。因攻克镇海要塞有功,翌年升任上校团长。
1941年,长沙第三次会战,会春率部驰援于长沙外围磨石洲,击退日军。因长沙抗战有功,晋升194师上校副师长。
1942年夏,赣东会战起,194师驰援临川,在宜黄、南城与日军作战三个月,敌退南昌。战后,会春以副师长代理194师师长之职。
1942年秋末,参加鄂西会战,截击宜都日军,敌退公安,194师进击公安,对峙月余,敌退江北沙市。会春仍任上校副师长。
1943年秋,日军陷常德,战局急变,会春率581团袭击敌后,切断敌军后路,坚持战斗8日,日军援绝败退。因战功卓著,国防部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1944年夏,会春率部参加湖南长沙第四次会战,在衡阳冷水滩与日军作战月余。他率部突围,转战广西桂林外围;桂林失陷后,转攻柳州。因部队伤亡严重,辗转到四川隆昌、内江整训,旋移师湖北补充兵员,次年8月返内江。正好日本投降,抗战胜利。蒋介石、白崇禧到宜宾视察,会春与该军其他高级将领被蒋介石召见并合影留念。
徐会春在八年抗战中参加8次大会战,屡立战功,但因不是蒋介石、白崇禧嫡系亲信,不得重用。仍任副师长。
l945年秋,会春请假回乡为其父徐和三庆祝八十大寿,蒋介石亲自写一幅“寿可增福”寿词馈赠。1946年春徐返内江任原职。
1949年1月,会春任194师师长。5月奉命阻击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陵一战,被解放军围歼三百余人。7月中旬奉令移守长江南岸清江口至宜春的百里防线。解放军百万雄师集结江北,他自知全师兵力不足二千,难以抵抗,为保存实力,率全师过清江口集结。16日傍晚解放军三千余人渡过长江,徐部退至长阳山地。占据宜都的国民党军十四兵团和七十九军因左翼失防,急向聂家河撤退,遭解放军截击而溃逃。十四兵团司令钟彬以会春“有意开放长江”罪,报请国防部将徐撤职查办,并通报海、陆、空三军。他获得密讯,立即脱离部队逃往四川,改名徐光宇,潜居重庆。
1950年4月,会春迁居汉口,充任福州裕太制茶厂派驻汉13的推销员,1954年又改行为正华晴雨社伞店股东兼会计。1956年,他受江汉区公安分局拘审。8月,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检察院鉴于他已将自己的历史全部作了交代,决定不予起诉,随即释放。
1963年,徐会春参加武汉市民革委会硚口区支部工作。晚年,他在武汉以摆小摊为生。
l98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徐会春撰写《赣东之战》、《鄂西会战》等多篇亲身经历的抗战回忆录,分别登载在江西、湖北文史资料上。同年,他返回故乡德化,为德化地方史志提供了一些可贵的资料。
1986年2月,徐会春病逝于德化三福村故里,时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