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维金

吴维金列传

吴维金,又名阿留(1913年11月~1975年4月),原籍广东省潮州市枫溪镇人。195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4月~1962年8月任福建省德化瓷厂技术副厂长。

潮州枫溪是广东著名的瓷乡,维金祖上世代业瓷,维金从小随父勤学苦练,青年时期已熟悉制瓷的全面工艺技术,特别是手拉制坯技术。1944年被福建省德化县示范瓷业公司聘为技术工,首创热水瓶等新产品,及专销台湾的台湾壶、台湾杯的独特产品。1947年后,先后为宝美、东头、西墩等各瓷场制样品,开主模,并在家制作瓷坯租烧寄售及开荒种地。1949~1950年受聘到安溪魁头窑场当技术员。1958年8月,德化县示范瓷业公司,更改为晋江专署公营利民瓷厂,吴维金成为该厂首批招收的技术工人,并成为技术骨干。

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瓷质白度,维金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德化、永春、仙游等地矿山寻找优质原材料,进行精心研究,反复试验筛选,使德化瓷泥原料走进多元配方的新途径,从青白瓷逐步向纯白瓷的发展方面转化,同时提高了成品合格率。

1954年应厦门大学委托,维金研制坩埚、漏斗、蒸发皿等化学实验用瓷成功,经厦门大学检验使用,质量达到进口产品水平。

1958年,德化瓷厂成立技术研究小组,设研究试验室,维金任组长。1959年3月,维金研制成功,一种新瓷种,经省科研部门测定,瓷质白度高达88.1度,超过国际上最高水平(1960年国际上最高的联邦德雪仅82度),定名为“高白瓷”。

在技术改革中,维金成功改革机压制作匣钵、钢模制模具、于坯修坯法以及改进34公分浮雕大盆的造型和浮雕印压法,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工效,增强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维金先后创作出各种成套餐具、酒具、茶具、咖啡具、开水保温桶等日用瓷和花瓶、花盆、笔筒等实用瓷,以及硫酸罐、酒精蒸溜塔、瓷考克与高压电用瓷等工业用瓷250多种耕产品,先后畅销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德化瓷厂成为国家出口瓷的重点生产厂家。

1958年省工业厅邀请福建省美术专家设计一批国家礼品瓷,并到德化瓷厂指导投产,维金负责主体造型的成型制作,其有各种瓶、罐、花盆、茶具等数十种,均为仿古青铜器的浮雕和图案花边装饰,浮雕全以金彩,占色古香,博雅厚重,富丽大方,精美别致。后又接受省下达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国宴餐具的承制任务,共设计中西餐具白瓷71种,饰以浮雕花边。并与有关技术人员合作研究成功高空压力注浆成型工艺生产14英寸盘等大型产品。研制成功浮雕印花压坯机一台,并投产,比人工浮雕刻花提高工效100倍,1964年,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决定更换以德化瓷厂的高白瓷制作以釉下青花为装饰的全套国宴餐具,吴维金进行造型设计,青花纹样选中陈其章设计的水仙花图案,造型及模具以吴维金为主制作,获得成功,提前交付国庆15周年更新使用。

1959年3月,维金研制的高白瓷水筒盖杯、小花瓶、笔筒等数种薄胎产品,由轻工部率领的全国出口瓷参观团到厂,见到此瓷器后,留笔题书“……真是薄如纸、白如玉、万里无云”的评语,为德化陶瓷填补了薄胎瓷的历史空白。同时还首创桃红色釉和多色流动花釉等艺术装饰釉,应用于其以手拉坯工艺制作的70厘米悬胆形花瓶等产品,为德化陶瓷增添了色釉新品种。此外,1967年以手拉坯成型创制的82厘米花瓶亦成为德化瓷坛珍品。

吴维金于l951年即被评为德化县劳动模范,1953年被评为省劳模,并赴北京参加全国观摩大会,受到物质和荣誉奖励,1960年又被选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见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并身获56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子弹100发及荣誉证书等奖励。

上一篇:赖祖泗

下一篇:黄林生

Copyright © fangzhi.dehu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德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