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友义

许友义列传

许友义,名进勇,号云麟,德化县龙浔镇丁溪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一月,卒于民国28年(1939年)十月。

许友义出生于雕塑世家,十五岁辍塾学,即从父兄学习雕塑,由于勤学苦练,技艺日精,尽得家传木雕、泥塑佛像技法,为博采诸家之长,再从雕塑名家苏学金学习瓷塑技艺,其虚心向学,潜心深研精神,为苏学金所器重,悉心加以指导,由此友义迷上瓷塑,经过精心研究,熔泥塑、木雕、瓷塑技法于一炉,并别出心裁,创造出活动瓷链,捏塑缨络等新技法和石膏模型注浆成型新工艺,其作品形象逼真,造型生动,结构匀称,装饰华丽,雕工精细,风格独特,自成一家,成为德化瓷雕艺术的新流派。

许友义初于丁溪湖前住宅与其兄友官、友簪合力创办作坊,从事瓷塑创作生产,产品精美,广受欢迎,名声鹊起,收益颇丰,后于县城瓷街——程田寺格起建店铺号为“裕源”,店前营销,店后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15年,瓷业界人士鉴于当时外销不振,瓷业中衰的局面,提倡改良瓷器造型,装饰等式样,许友义负责精研改进瓷塑产品,创造了一批历史、神话、仕女人物新产品和活动马链、龙舟等精巧产品,重振德化瓷塑名气,打开了国外市场,产晶由福州、厦门、广州、宁波出口,后期大名分由台湾和香港的“源源”、“玉成轩”等古玩商户订货转口销往日本与东南亚各国,售价日高,时人称许友义三兄弟,产品价值有“一箱瓷塑,一箱白银”的高度评价,随着产品销路的扩展和国内外顾客的需求,氏产品题材日益多样,除原有的各式观音,如来佛像等传统产品而外,扩展到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古代仕女等的人物瓷雕和动物,盆花、瓶、香炉等陈设瓷与仿占产品,其主要作品有十八手、缨络、载冠、立鳌等各式观音,豪光、骑犼、骑狮、骑象的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三世佛、达摩、韦陀、寿星、帝君、王母、八仙、土地等等神仙佛像,关公、苏武、岳飞、屈原、杜甫等历史人物,麻姑献寿、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神话人物,昭君出塞、貂蝉拜月等仕女,八仙舟、王母舟、四美舟等组雕,以及狮、象、鹿、公鸡等动物,浮雕八仙、梅花、通花等各式花瓶,博山砚台、笔架、笔筒文房用品,梅花盆景、梅花碗、梅花杯等产品,其所塑的十八手观音、三大士、文昌帝君、玄天上帝、韦陀、关云长、花木兰最具特色,载冠观音的通身缨络珠串,关公、文昌、北帝的美髯,韦陀的战甲,天女的飞带,木兰从军的活动马链均为创新之作,特别是瓷雕龙舟,以龙的首尾为舟首尾龙身上作楼阁,窗门可活动开关,内塑仕女人物,上有旌旗,旗杆四周拉活动细链,造型工巧,栩栩如生,雕刻精细。此外,雕塑孙中山先生半身瓷像亦备受各界人士赞赏,购者甚众,精忠报国,木兰从军,孙中山像均曾被学界选作奖品。民国19年(1930年)为仙游龙纪寺创制神态各异的五百罗汉作品,至今仍保存于该寺,成为古今中外独一的瓷雕群像文物珍品。1935年,友义从香港采入玻璃胶搅拌泥浆,改用石膏模型注浆成型生产瓷塑新工艺从而淘汰了原始的陶模手工印坯成型的生产方法,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为大批量生产瓷塑开辟了道路。

许友义性恬静,好深思,对作品务求精致,其得意作品背部盖有葫芦形“德化”与四方形“许云麟制”、“许裕源制”或花瓶形“许云麟”三字的印记,观音、关公、木兰等作品曾先后于台湾、南京、英国、日本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荣获4次金奖,许友义并被评为特等雕塑师。

上一篇:江启泰

下一篇:王光张

Copyright © fangzhi.dehu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德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