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勤明列传
苏勤明,名其读,又名金读,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人,出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卒于1969年6月。
苏勤明原出生于德化水口镇山坪村一农家,3岁时过继苏学金为嗣子。至10岁时,学金临终向其徒许友义托孤,勤明14岁完成高小学业,即从友义学习瓷塑技艺,由于勤奋好学,心灵手巧,甚得友义器重,尽心教导,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技能和造型设计技巧,创作能力及制作工艺均居友义六徒之首。及长,友义为其完婚命其回家重振“蕴玉瓷庄”艺业,从此毕生以瓷塑为业。其作品兼苏、许两家之长,又富有创新,成为名噪当时德化瓷坛的雕塑能手,1936年10月,其大型瓷塑作品“关云长”,在福州举办的福建省古今陶瓷珍品展览品评会上,荣获优等奖,时年26岁。
1953年4月,德化瓷厂决定开发瓷塑产品,厂长龚日进闻名登门聘请苏勤明入厂,委以产品创新试制重任,成立雕塑组投产时任其为组长。初期产品均作内销,1955年2月,苏勤明的作品首次入选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国际技术展览会,各方瞩目。省特艺进出口公司当即派员驻厂专事订货验收,组织出口外销,打开国际市场,由于产品精美,销量大增,声誉日盛。1956年,为适应出口发展的需求,特新招收青年艺徒20多名,分设6个生产小组,以老带新,扩大生产,苏勤明任总组长,全面负责组织生产,产品设计和授徒传艺。
苏勤明师承于苏学金、许友义两大名师,不恃艺自骄,精益求精,至老不懈,善于虚心多方求教,博采众长,故雕塑技艺精湛,创作知识广泛,作品题材丰富。艺术构思敏捷,工艺技术全面,原料配制,产品设计,模具制作,成型上釉,装烧技术系列技艺无所不能。从事创作,驾熟就轻,构思成熟即日视手捏,腹稿形象脱颖而出,维妙维肖,生动传神,一日夜可脱稿一件作品,被称为瓷塑创作高产巧匠。其主要作品有传统题材的各种观音、如来、罗汉、弥勒、达摩、三大士与八仙、寿星、王母等神仙佛像,神话故事的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天女下凡、哪咤闹海、麻姑晋酒、天仙配等。历史典故的苏武牧羊、班超从戍、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屈原、杜甫、李白、司马迁、李时珍、祖冲之、僧一行、张衡、关汉卿、关公、岳飞、郑成功以及昭君、西施、貂蝉、贯妃、孟姜女、梁红玉、穆桂英、孟丽君、红娘、琵琶女、锄篮女等等古代仕女。现代题材的毛主席像、青春、和平万岁、爱和平、赤脚医生、女民兵、巡哨、海螺号、瓷城女工、瓷器舞、采茶舞、长征路上、庆丰收、炼钢铁、白毛女、杨子荣、小常宝、农业八字宪法和设计精巧的披纱少女、能摇头点头的媒婆、能动舌的济公,此外,还有仿古瓷狮、通花花瓶、透雕鲤鱼花瓶、浮雕花瓶、笔简、瓷盆花等陈设瓷。尤以首创捏塑瓷菊花、玫瑰、牡丹、山茶、梅花和透影杯最具新颖,所捏瓷花几可乱真,作品累计达250多种,所作人物深具何朝宗的优秀传统作风,备受中外各界赞誉,作品先后入选赴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苏联、加拿大、伊拉克、黎巴嫩等国展览。1958年创制16英寸麻姑献寿、48英寸渡海观音、64英寸关汉卿大型瓷雕获得成功,一时轰动瓷坛,引起多方的关注。同时还参加国庆十周年仿青铜器孚雕礼品瓷和国庆十五周年浮雕成套餐具礼品瓷的创作生产,受到国家轻工部的好评,被选为全国首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代表,并应邀参加弱京十大建筑的设计艺术探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