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紀
五代后周顯德二年(佛歷1499年)
泉州開元寺深沙院禪師守珍率徒至德化縣常平鄉楊梅上圑贵湖里一带進行傳教活動,并在湖山(今葛坑鄉湖頭村)之北,創建湖山寺。
宋天聖元年(佛歷1567年)
湖山寺遷于西林,改名曰“西林寺”。
天聖二年(佛歷1568年)
泉州許了他及本邑梓溪鄭道徽二名僧同進西林寺主持佛事,又更名爲“香林院”。
元豐三年(佛歷1624年)
九月十六日,許了他在講完《金剛經》“究意無我”的禪理之后,在寺前龍潭石崖下,趺坐圆寂,肉身不壞,后數月指甲、長寸許、或刺其臂、血流三日乃止。
元祐四年(佛歷1633年)
當朝宰相蔡確因推行王安石變法政策被黜,其子蔡渭逃至蔡岩,后轉到香林寺避難。
元祐八年(佛歷1637年)
九月十五日,鄭道徽坐化于鐘山蔡岩之中,其姑投菜葉于李田溪中,随流葉尋至褖城中坑坂嶺頭上,往返哀哭,因此,該嶺號曰“姑凄嶺”沿用至今。
淳熙二年(佛岸歷1719年)
當地佛教信徒把許鄭公的两具干骸,請名匠用泥金雕塑成佛像,供祀于寺中的后殿,奉为香林寺的開山祖師。
寶祐元年(佛歷1797年)
貴湖里居民集資在蔡岩石洞前建“蔡岩寺”,供奉鄭公生前雕刻的木像和香火。由園林黄利坪尼姑庵的僧尼掌理佛事。
寶祐二年(佛歴1798年)
彭坑上村林朝興獻資在蔡岩寺正殿,鼎建石階级,全部用條石砌成,階沿勒字曰:“彭坑上村林朝興妻鄭十五娘,男願恩敬抽家財造寳階一元了畢,乞保庇夫婦平安,同延福夀,更祈子孫榮华富貴。寳祐二年正月圓日住岩惟有謹題者。”是該寺興建年代的實物見證。至今猶存。
元泰定二年(佛歷1869年)
香林寺僧人,根據許鄭二佛的暗示,與湖頭绅士林惟忠(庚一)協商,说香林乃天然佛境,非陰人墳地,求檀樾方便老僧擴建寺廟之用,當以长潭紅蝦出海,陳堘石獅等吉地對换,林許諾后,遂遷香林后山的祖墳林雅遗骸于李田眠象形新地埋葬。在易地協議中,神人有懺曰:“尔興我興,日月同明。”后来果然應驗。香林既歸二佛所得,二神童一以铜钱孔方點穴,一以銀針插孔定基,坐癸向丁兼丑未,两者皆然。于是募缘擴建新寺,林惟忠爲首捐资,而四方以缘應者有13保。二佛又爲惟忠籌谋,阐明湖山難能为祖宗之鴻基,指引遷徙桂陽鼎建龍珠樓,傳數代遂成大族。因惟忠爲首擴建香林,别世后,以右邊附殿祀檀樾主林庚一神位以作紀念。
明建文二年(佛歷1944年)
桂陽、曾坂、棠棣(田地)、湖頭等地聯合創辦香山社學,講堂設在香林寺東樓花廰。初開辦時,生數30多人,教材以“四書”、“五經”爲主。
永樂十年(佛歷1956年)
香山社學受業生凌輝,晉京會試得中進士,時年24歲。首任廣東道監察御史,洪熙元年爲文林郎都察院河南道御史,宣德八年任江西按察院御史,正統二年誥命授中憲大夫。前后爲官33年。
永樂十二年(佛歷1958年)
據監察御史凌輝上奏香林二佛的功迹,永樂皇帝下詔敕封智雲許公祖師,慧海鄭公祖師。
宣德元年(佛歷1970年)
棠棣凌貞、凌邦寧等人爲董,創修香林祖殿及方丈住室。同年曾坂曾灏創建觀音樓。凌輝獻租100擔,邱四獻租360擔,作爲寺田。
成化二十一年(佛歷2029年)
莆田進士黄仲昭编纂“八閩通志”于弘治二年成書。其中第77卷记載:“德化縣香林寺在楊梅上團,五代時建于湖山之北。宋天聖元年移建于西林,明宣德中重修。”
嘉靖三年(佛歷2068年)
延請泉州名師陳信十又名陳時明重塑許、鄭祖師金像,其形象保持至今不變。
萬歷三十年(佛歷2146年)
寺僧心铉、心鎮主持翻修大雄殿及祖師殿。
崇禎七年(佛歷2178年)
四月,香山社学的生員蘇嗣卿、方如蕃、蘇維允、林悱開、嚴其林、凌潜夫、林俞卿等7人在當年24嵗時,建立同庚聯誼會,爲德化北區最早的學生组織。
崇祯十二年(佛歷2183年)
桂陽林元盛、林榮通族信衆及黄洋、嶺頭等地,籌集資金在溪洋村鼎建溪頭庵,祀許、鄭公祖師,請蓋德吾華村張法興道士主持香火。
清順治十六年(佛歷2203年)
桂陽致仕知州林鹏摶及主持僧印光爲董修建全殿,包括東西樓進行全面整修。
康熙十年(佛歷2215年)
桂陽林汪遠、林模同13保信衆在寺前赤腳潭上竪立“放生龍潭”石碑。
乾隆四十四年(佛歷2323年)
寺僧镜觀、蓮覺主持修繕大雄殿,當時本寺僧侣逹99人。
乾隆五十七年(佛歷2336年)
溪洋林俞號植園,往永春州考試,榮獲院試第一名案首,后在本寺香山社學任教,成績優异,學生成才的不少。
嘉慶八年(佛歷2347年)
民國元年(佛歷2456年)
本寺的祖師殿換梁。香林寺側的偏殿失火,富地湖頭紳士林國志發動民衆把寺内的神佛抬出,其殿宇全部燒毁。
民國六年(佛歷2461年)
湯頭郭長光,曾坂曾人明,桂陽林中露、林光萬、林慶探等人爲董,重建寺院,至民國十六年落成。其規模宏大,占地13.7畝。分三路布局,四進院落,共有三堂、雨楼、一塔,及左右附屬建築物等130多間,總建築面積9120平方米。
民國二十四年(佛歷2479年)
三月,江西省蘇維埃主席楊道明(現任福建省政協委員及省佛教會副會長,永泰闇亭寺住持)率政工隊隨陳毅將軍所屬的紅軍300多人槍,突破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撤往閩南漳州與陶鑄的武裝部隊會師的行軍中,由永安、大田入德,經九仙山桂格至湖頭,在香林寺住一日,轉向永泰進發。當時桂林村留學日本的東京帝國大學政法系畢業生賴雄西,在本寺設館教學,師生與紅軍接觸的印象尚好。
1951年(佛歷2495年)
本年土地改革,人民政府将寺田分给農民耕種,寺僧黄瑞觀及工友皆回鄉務農、寺堂改为湖頭小學校舍。
1966年(佛歷2510年)
秋,處在桂陽鄉彭坑村祿城的蔡岩寺,被拆毀,僅存石洞中的祖師殿,除鄭公祖師肉身塑像被珍藏之外,其他小佛一概燒毀。
1967年(佛歷2511年)
農曆三月初九壬子日,上湖林昌墨,彭坑林仁鍸、林仁鉀、林孝柎、林貴堂、林開槍、林仁鈺、林仁鋪、林富焝等九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頂著所謂“革命造反派”的壓力,搶出千年古佛鄭公祖師,妥為珍藏達20多年至1987年始恭迎回蔡岩寺敬祀。
1970年(佛歷2514年)
德化縣煤礦借香林寺設辦事機構及職工宿舍。
1979年(佛歷2523年)
農曆十二月二十六日晚,煤礦工人因電爐引火成災,湖頭及曾阪等地群眾大力撲救,大寺被燒,只剩東樓及門頭的部份建築1600平方米的古建築物。
1985年(佛歷2529年)
春,蔡岩寺按原來的造型結構重新復建,正殿前上下二堂和橫樓二層建築,總建築面積320平方米,使舊貌煥然一新,成為山鄉的風景區。
1988年(佛歷2532年)
2月5日,德化煤礦全部遷出香林舊舍,許公祖師迎進駐香林東樓偏殿,延請尤溪林慶宗禪師主持佛事。
5月3日,德化縣人民政府以德政(1988)125號文件公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精神,決定蔡岩為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寺範圍內的一切建築物、雕塑、石刻、林木、種植物資源,均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7月5日,德化縣副縣長王金枝偕同縣文化局長許永昌一行5人親臨香林寺視察,并前往桂陽蔡岩考查歷史古迹。
7月28日,德化縣文物管理委員會以德文管字(88)第003號文件批准成立“德化縣香林寺古迹修建董事會。其成員共17人,選舉桂陽林延芳為董事長,下設基建、財務、文史、后勤、保衛等5個小組,分工負責宣傳發動,籌集資金和建設事務工作。
9月15日,美國紐約佛恩寺僧人釋修西(尤溪縣人)雲遊到香林寺、晉謁許、鄭祖師、惠贈美國佛教總會出版的《萬佛城》書刊及佛經各1套留念。
1991年(佛歷2535年)
11月21日,泉州市宗教局長黃利禾率領佛教寺廟考察隊一行5人(原市宗教事務處長張虹劍,及盧傳家、蘇冬雲(女)等。)由縣統戰部長王聯碧、縣文化局長許永昌陪同到香林寺考察。
1992年(佛歷2536年)
9月27日,臺灣省臺北市柯蔡宗親會常務理事蔡兩成先生,和晉江縣東石鎮龍江吟社副社長蔡春草等詩友,一行8人在縣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鄭金槍和桂陽鄉領導人陪同前往蔡岩寺考查先儒蔡渭大夫隱居的遺址。并到香林寺采訪,即席吟詩助興。爾后發起編修《香林風物志》,共同促進臺灣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
1993年(佛歷2537年)
2月15日,組織《香林風物志》寫作班子。先後敬請蔡兩成先生爲總編。原德化縣志副總編周宗禧、晉江市詩詞學會副會長蔡春草,德化縣法院民事庭長蘇盛燎、福建省林業廳退休干部林華(女)為特邀編輯,德化縣交通志協編蘇永民、德化縣志編輯許志良、德化縣志辦公室干部林桂英、原德化縣地名辦公室人員林景星爲編輯,桂陽鄉志副總編林新炎、歷史名人淩輝的後裔淩德[土*(-/(厶*厶)/-/田)]为責任編輯。
8月15日,香林寺修建董事會研究,先后敬請縣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徐藝星、縣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聯碧、縣文化局長許永昌、縣保密局長曾昭禮、縣宗教科長廖書憲、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徐本章、德化縣政府顧問邱雙炯爲《香林風物志》顧問兼審稿。
1994年(佛歷2538年)
農曆九月廿九日至三十日在蔡岩寺召開《香林風物志》評審會議,香林修建董事長林延芳主持會議,出席人員有香林寺歷史主權者13個自然村代表淩德[土*(-/(厶*厶)/-/田)]、蘇啟煌、蘇善久、蘇新旺、林慶重、林其雲、林貴福、林大校、林新炎、林開順、曾慶好、鄭易登、林來嘉、陳火星等人參加評審,知情者對歷史事實認真考核,一致通過《香林風物志》的主稿,可以刊印,建議迅速出版,以促進復建香林寺的進展。
1995年(佛歷2539年)
2月l日,原德化縣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鄭金槍,三班人,曾多次率領臺胞到香林寺考察,是引進臺資支持現代文明建設,振興名刹的熱心響導人,不幸今日別世。爲追思鄭金槍同志生前積極支持香林寺建設的奉獻精神,特此記述,以示悼念。
2月3日,在香林寺舊址召開修建董事成員擴大會議,出席人員37人,大會由董事長林延芳主持,討論決定今年三月十六日丙子日丑時動土興工建設祖師殿、四月十九已酉日子時竪柱,并于該日舉行奠基典禮,由縣領導及文化部門主持,并邀請宗教界有關知名人士參加。會後還研究為加強基建領導力量,決定特邀原桂陽鄉副鄉長曾丕振、原泉州農業銀行會計師曾春雷、原德化林埸書記林延基等退休干部爲董事會主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