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饮食

第三节 饮食

旧时,德化人民生活简朴,大都以大米、番薯为主,辅以薯芋和蔬菜。家养禽畜多数出售换回油盐酱醋。除了逢年过节,平时难得买肉。普遍人家常在盐钵内腌制咸肉以备待客。穷困人家过年的脆肉留到端阳节。生活必需的食盐靠沿海转贩,有时供应也极为困难。清光绪17年(1891年),清王朝腐败,德化的官吏把持盐馆税局贪污坑民,食盐既加重税,又掺土沙,激起陈拱为民举义。民国27年冬和30年秋,因抗日战争交通阻滞,两次断盐各近数月,群众茹淡日久,被迫无奈上山采"捕盐生"(盐夫木)溶水煮菜。更因断盐缺乏矿物质造成多数人的手脚酸软症。

解放以后,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生产恢复后,结束了忍饥挨饿,人人有饭吃。但由于生产缓慢,人口不断增加,虽然农村口粮有一定增长,城镇人口实行粮油定量供应,但城乡总的生活水平仅维持于低水平的温饱线下,副食品供应局限,消费水平低下,直至改革开放以前,整个食物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全县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90年,全县人均粮食占有量达284.42公斤,据抽样调查,农村家庭年末户均粮食结存272.5公斤。由于粮食充足,粮站供应居民定量大米价与农贸集市的大米价相差甚微。到1992年每公斤仅差0.04元,同年秋居民供应大米定量取消。至此,粮、油市场完全开放,相应提高粮食收购价,监给干部职工予以粮差补贴。市场各种蔬菜、水果、肉类、活禽、鲜蛋丰盛充足;山间特产、农副土产、淡水活鱼、咸淡海产应有尽有。截至1990年统计,集市贸易成交达4327万元,比1984年的698.28万元增加5.2倍。其中粮食类l206万元;油脂类169万元;蔬菜类338万元;干鲜果类115万元;肉禽蛋类1893万元;水产品类231万元;干菜10万元;家畜130万元;其他2.35万元。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成交额。

城乡人民的食物结构,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和生活要求的转变而变化。1990年,人均食物消费粮食268.52公斤,植物油0.9公斤,动物油4.73公斤,猪肉10.71公斤,鱼虾0.23公斤。鲜肉和加工品、乳脂类副食品等消费量逐年明显增长。尤其是汽水、果子汁、可口可乐、咖啡、矿泉水、冷饮、干鲜啤、中低度白酒等的消费量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此外,进口饮料、易拉罐饮料,高度名白酒、色酒等的消费量也有所增长。这些消费品随着人们口味要求的改革而更新换代。1990年,农村抽样调查,用手食品的支出占生活消费品总支出的66.45%。

上一篇:第四节 住房

下一篇:第二节 衣着

Copyright © fangzhi.dehu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德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