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价管理

第二节 物价管理

一、计划价和市场调节价

民国期间,市场价格由商人作价,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时有物价一日数变。民国后期,通货膨胀,价格瞬息数变,官方发主货币失去信用,市场议价都以物易物成交。

解放以后,195多年,开始对粮食、食油、木材实行计划价格管理。县根据地区下述城关购销价,以社(乡)制定地区差价和批零差价。1954年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县根据物价管理一权限和工业相互间的比价,制定出工业品销售价和农副产品购销价。1956年,县按照中央规定,对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烤烟、黄麻、甘蔗、茶叶等18类商品定为计划价。其中包括国家供应原料的工业品、西药、农药、化肥、报刊杂志、煤油、食盐等;国家统一收购的农副产品,王竹、香菇、笋干、土纸、木炭等;非商品收费的房租、水电、交通、邮电、医疗、学杂费,弹棉加工、缝纫等;还有地产工业品锄头、打谷机、酱油等,都实行统一计划价和限定利润率。1958年3月,县政府抽调县工业科、省驻德化瓷采站、德化瓷厂、新建瓷厂、集联瓷厂、宝美瓷社、三班瓷社等单位人员、组成工作组,对瓷器进行分类定级、报县批准定价。1961年因处"三年困难时期",德化对物价采取多方措施,规定粮食、棉布、针织品、絮棉、食盐、鞋子、食油、蔬菜、火柴、煤炭、煤油、西药、酱油、肉、食糖、文具、纸张、搪瓷制品,橡胶制品、房租、电等18类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应稳定在原来的水平、不许变动。同时,对农副产品在国计民生影响的程度分为三类,一类为粮、油、棉、木材,第二类为烟、麻、茶、生猪等,按物资分级管理所定价格进行派购。第三类物资实行议价收购。同年,提高粮食统购价,统销价仍旧。形成购销牌一价倒挂。1963年,随着经济的好转,调整了粮食销价。以后又再调整粮食销价,对职工实行粮价补贴。对工业品中不合理价格进行调整,大幅度降低药品销价,监降低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的销售价。"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三类农产品和工业小商品的议价,形成单一的计划价,很多商品价格长期没有调整。

改革开放以后,物价工作着重注意管理与疏导,逐步理顺价格体系。1979年,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菜牛、鲜蛋、水产等18种农产品收购价。监提高肉、禽、蛋、蔬菜、水产品等8类副食品和煤炭、生铁、钢材、烟酒、纺织品等六类工业品价格。使之趋向合理。1981年11月,提高烟酒价格;降低涤棉布的销售价。1983年起,全面调整纺织品一价格,适当降低化纤产品、手表、闹钟、胶卷、风扇、彩电等部分生活资料价格。1982年,有计划地陆续调整提高部分燃料和原材料工业品的出厂价。1984年,根据铁路运价的调整,相应调整五交、百货、针织品、工农业生产的地区差价。特别是改变工业生产资料长期全省一价的状况。1985年起,确定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三种价格形式.改革开放以后,价格管理逐步放宽,首先是对国诗民生关系不大的三类物资全部放开,改变以往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政策,实行以计划价格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管理方法,市场价格有国家统一价,有浮动价,有议购议销,有工商协商定价,有集市调节价等。1983年,第一批开放的小商品有6类263种。其中针织品27种,百货67种、文化甩品48种、五金34种、交电27种,日用杂品6O种。1984对猿肉、鸡、鸭、蛋、水产、蔬菜等副食品和柴片、木炭等价格放开。1986年9月5日,自行车、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收录机、中长纤维,8O支以上纯棉纱及其针织品价格放开。农产品除大米、面粉、花生、菜油、烤烟、杜仲、厚朴属国家定价,甘蔗、黄麻、松脂、茶叶、麝香、甘草执行国家指导价外,其他商品价格都予以放开。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1987年以后.一些重要物资如钢筋、水泥也于1990年开始实行市场调节价。1992年粮食和食油最后也实行市场调节价。

二、价格的检查监督

1952年,供销社成立后,县社和各基层供销社都配备物价专职干部,因解放初期尚未建立专司物价管理机构,政府授权供销社领导和检查各市场物价执行情况。1956年,县计委增设物价小组。1959年4月,县对全县物偷进行审查。经过审查,增加土特产、废品等89种收购价格。其中有野生植物、野车油料、野生纤维47种,农士废品28种,土副食品14种。

纠正处理价格不平衡、地区之间价格不衔接的问题,调和工商之间、产销之间的矛盾。解决价格偏低的71种,其中有野生植物25种、农土产品12种、废品29种、木器7种。解决价格偏高的有20种,其中有木器11种、煤3种、生产资料2种、食品4种。解决差错40种,其中偏高16种,偏低24种。解决工业品价执行差错十笔。解决调低工业品零售价76项。在国营和供销社中,审价6179笔。发现其中有规格套错,费率用错,运费算错、进地价错,牌价挂错等都及时分别给予纠正。

改革开放以后,一由于市场价格逐步开放。哄抬物价现象屡有出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商户必须明码标价。根据国家订价、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分别以红、蓝、绿为价签明确标价以便监督。此后,每年都进行1~2次全面性的物价大检查与平时个别抽查相结合,1985年,查处钢材、水泥、彩电等10起违反纪律案件,没收非法收入27324元。1986年,检查12个单位(商店),没收个体商高价出售自行车渔利388元,並处以罚款30元;水电安装多收材料差价3785元。1987年,检查50多个企事业及个体商,其中有7个单位(户)违纪多收金额14.35万元,收缴入库11.09万元。

三、物价变动

民国初,市场物价相对稳定,每斗自米(7.5公斤)0.40元,可换取每公斤0.30元的猪肉1.33公斤。可换得每公斤0.04元的食盐10公斤。可换取每盒0.035的火柴11.4封。(封10盒)民国20年前后,米每斗上涨到0.50元,只换取每公斤0.44的猪肉1.14公斤,只换取每公斤0.14元的食盐3.57公斤。换取每盒0.06元的火柴8.3封。抗日战争爆发后,自民国30~34年,米价上涨285.7%,猪肉上涨30倍。民国34年抗战胜利,国民党发动内战,经济崩溃,财政危机,滥发大面额纸币,掠夺民财,引起通货膨胀。大米每斗53元,米粉每50公斤80元,猪肉每斤293元。食盐每公斤53元。1948~1949年物价一日数变,达到天文数字,货币形同废纸,市场交易都以物易物。

民国后期粮食猪肉价格对比概况

QQ截图20190327162630.jpg

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加上国家采取平抑物价政策,1950年3月包括产、供、销三者互利的价格政策,规定批零差价和地区差价。使物价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市场物价出现相对稳定。以1949年城关主要商品为基数(100%),至1952年食品类下降10.9%,衣着类下降3.72%,农业生产资料下降15.7%。同时还调高农副产品收购价,调低工业品销售价。缩小了工农业产品剪刀差。1953年每50公斤稻谷由比18.3尺的龙头细布调高到22.9尺.稻谷收购价每50公斤由6.4元调高到7.5元,木材4X0.18每立方米由17元调高到23.01元。猪肉每公斤0.72元调高到1.28元.白细布每市尺由0.35元调低到0.325元。火柴每封由0.36元调低到0.205元.煤油每公斤1.90元调低到1.42元。从1954~1959年,除粮油、棉布,木材、香菇、笋干、生猪实行国家统一购销价稳定而外,集市商品也基本稳定,总的是农副产品购销价相对提高、工业品销售价相对下降。三年困难时期,商品奇缺,供应紧张,国家配给物资价格没有变动,但在社会流通资金量较大,1959年每5.76元才有一元值的商品储备,猪肉每公斤最高达24元,大米每公斤6元,其他食品价格也都高出4~5倍。困难时期过去,物资紧张缓解,食品的食价也随之下降,至1964,大米每公斤0.70~0.80元,面粉1.00~1.20元,鲜地瓜0.06~0.12元,米粉1.00~1.10元,禽蛋1.80~2.40元,花生油3.80元。"文化大革命"期间,物价处于半失控状态,但主要物资都操纵在国营单位里,物价波动很小,但商品紧缺。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各种物资逐步开放,市场松动监逐步繁荣。

1978年城关几项主要物资国营牌价与集市价对照表

QQ截图20190327162707.jpg

1979年,晚稻谷每百公斤由20元提高到23.80元。晒烟由11.4元提高到136元。生猪由99元提高123元。11月又提高肉、禽、蛋、蔬菜、水产等副食品零售价。国家每月发给干部职工副食价格补贴。1981年3月,对全县中小农具作价格调整,真中有锄头柄、木扁担、犁借、犁正、犁尾、水车座板、水车心、木耙框、薯切板、锄锥柄12种,调整幅度是收购价调高25.5%;零售价调高29.2%。1982年11月,对农用薄膜、生铁、脱谷机、喷雾器、过磷酸钙等生产资料取消财政补贴,供应价平均调高44%,其中过磷酸钙提高98.4%。1983年,县产无烟煤每吨2.3元调至33元。1984年2月,对尿素、硝酸氨、过磷酸钙、钙镁磷细骨粉、叶蝉散等6种农业生产资料分别调高6.43%。1985年,改革日用品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经测算五交、百货、文化用品,工业生产资料的价作指数;分别提高4%、7%、10%。1986年3月1日起,出口瓷器,以1976年出广价为基础平均提高15%,其中10%作正常调价,5%作价外补贴。1987年,在价格改革中,调整14种商品价格,6种收费标准,其中籼稻每50公斤定购价提高2元,市场价每公斤0.90--0.84元,最高价0.94元。1987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价格也逐步放开,至1992年连粮食也取消定位供应。价格由市场自由调节。

1949需1987年若干年度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

金额单位:元

QQ截图20190327162752.jpg

1949需1987年若干年度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

金额单位:元

QQ截图20190327162815.jpg

主要商品零售

金额单位:元

QQ截图20190327162837.jpg

主要商品零售

金额单位:元

QQ截图20190327162859.jpg

Copyright © fangzhi.dehu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德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