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绪论

德化的人类文明史较早,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社会经济进步缓慢。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陷于停滞、衰退状态。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人民政权,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1956年,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874万元,比1952年增长48.7%,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1555万元,比1952年增长167.91%。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此后,由于各种"左"的和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社会经济几经周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德化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农村首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逐步向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转变,调整和放开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培育市场体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特别是1992年,通过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组织实施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五五五八"发展战略和"一一三九九"农村小康基础工程,取得显著成效。1992年,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4.86亿元,比1978年增大3.7倍,其中农业总产值2.29亿元,比1978年增长1.6倍。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6.32%,上升到52.97%;林、牧、副、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1.95%。粮食生产不断创新历史记录,实施科技兴农战略。199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8.7万吨,比1978年增长37.16%。抓好"十大林业基地示范片"建设和林业发证工作。1992午全县造林17.3万亩。14年累计造林95.95万亩,大幅度减少了宜林荒山。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至1992年乡镇企业数达3376个,比1978年增加2861个,总收入2.98亿元,比1978年增长26.5倍;出口产品交货值1.66亿元,成为县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县内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陶瓷、电力、冶金、建材、机械、森工等工业,推行和完善以厂长负责制为中心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199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76亿元,比1978午增长7.3倍,l4年年均递增16.34%。在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努力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使古老的陶瓷工业焕发生机和活力,巩固和发展了全国十个陶瓷重点产区之一和全省陶瓷出口主要基地的地位。1992年,经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陶瓷生产厂家达441个,比1978年增加397个,从业人员2.637万人,比1978年增加2.11万人。陶瓷器产量1.58亿件,此1978年增加2倍。陶瓷工业产伍2.23亿元。比1978年增长15.6倍,年均递增22.25%,陶瓷出口供货值1.83亿元,比1978年增长17.8倍,年均递增23.32%,占全县出口商品供货总值的91%。1989年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至1992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6.34万瓦,年发电量达1.74亿千瓦小时,比1978年增长9.5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25.7公里。继1990年建成2000门自动电话,1992年末又开通了5000门程控电话,使国外和国内通讯进入自动网络。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仅1992年即完成1.38亿元,龙门水电工程第一期两级电站装机4.4万千瓦发电;阳山铁矿一期工程;德化瓷厂冷煤气工程;城关11万伏变电站;碳化硅厂;德化瓷厂建白生产线和第二瓷厂高白生产线,等重点工程的完工投产,标志着工业生产开始发生质的飞跃。全县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监存的市场体系。至1992年商品零售额达2.32亿元,比1978年增长9.9倍。三资企业经营总额1468万元,出口创汇256万美元。


上一篇:第一章 经济环境

下一篇:

Copyright © fangzhi.dehu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德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