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局自1956年3月建矿以来至1962年期间,由于职工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刚建矿经验不足,各项工作不健全,因此,职工教育重点抓扫盲,初、高小文化学习及简易的井下各生产环节普通生产技术、安全、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并逐步建立健全职工文化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技术业务教育制度,把识字教育和系统教育、对政治教育和技术业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1963--196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职工教育应在党委领导下,由工会负责具体实施,其他组织应协助工会办好职工教育的指示,矿开办了"职工业余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对职工进行政治、文化、技术(业务)三个方面教育,结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五好为目标的比学赶帮超增产节约运动。
1966--1974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以"抓革命,促生产"为主,由于受运动的冲击,职工教育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1975年遵照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办好"七뜀二一"大学的几点意见》,本局于1976年6月15五日起创办"七뜀二一"工人大学,以(76)党组第009号文成立工大党支部。工大创办后,共举办二期,第一期从1976年6月15日至1977年12月30日,时间一年半,地点设在铅坑,后搬到中学,设置二个班共26人,其中采掘班学员15人,机电班学员11人,属半工半读性质,学员由矿井、有关单位党组织和群众推荐,报矿党委研究确定后列红榜公布,佩带光荣花、敲锣打鼓欢送入学。第二期采用脱产短训班形式,设置二个班共16人,其中地质班学员10人,测量班学员6人,地点设在矿中学。学员毕业后,根据本人所学专业及生产工作需要,安排到基层担任技术管理等工作。经十几年实践证明,这些同志在各自岗位上为矿山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今,被提为矿务局领导一人,科股级八人,其他除调离矿山外,均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1]8号《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下达后,我局于1982年上半年着手抓这项工作,并成立了局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组织人员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技术等级等情况进行了摸底,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计划上狠抓落实,为今后职教工作及"文补"、"技补"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从此,全局职教工作走上了正轨。
1982年后,局党委又进一步把职教工作摆在党委议事日程上,加强职教委领导,由一位熟悉业务的副局长兼任职教委主任,工会副主席、教育科长担任副主任,生产、安全劳动、人事、宣传等有关部门领导担任委员。局所属的各基层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十一个职教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职改干事、教师(大部分来自各单位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业、工程技术干部),以加强对全局职教工作的领导,促进职教工作长期稳定、持续全面开展。同时,职教委在制定职教工作时,既有总体规划(五年),又有年度计划,在抓好以上四个落实的前提下,又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考核评比、奖惩规定,考勤、培训管理、经费开支等制度,根据形势发展逐年有所更新、补充、修改、完善,使职教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目前,矿务局设有职工培训中心、党校,各单位都设有教学基地,1999年,全局共兴办职工政治文化夜校11所,确保每位职工每星期至少有二小时学习时间。《工人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本局这一做法。同时,逐步为职教工作开展创造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大力改善教学设施,增添教学设备,每年用于职教开支(按全局工资总额1.5%提取)达十多万元。
从1983年起,通过各种形式,对所有职工进行"三全"培训,即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干部、科技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各类工人的培训),全程培训(包括初、中、高级工培训),全面培训(包括政治、文化、技术、管理业务的培训),以及1984年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中国近代史》、《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工人阶级》)三本书教育,使全体职工在政治思想水平、科学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有了较显著的提高。"六五"期间职工教育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专业对口定向轮训和"文革"以来入矿的老壮年职工文化补课和技术补课。全局有379人取得"文补"合格,占应试人数的96.7%,"技补"合格318人,占应试人数45.1%,系统教育合格人数1685人,占应试人数66.7%。由于职工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因此,我局被评为一九九四年度泉州市职教工作先进单位。"七뜀五"期间,主要是提高职工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素质,从现有职工中培养造就一支在数量上能够基本满足需要,质量上能够掌握现代化科技和经营知识、专业配套、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形成一支技术等级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素质的队伍,为后十年经济振兴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同时,紧密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以及形势、"四有"、法制纪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革命传统教育,其中以系统政治教育的《共产主义道德》、《政治经济学》两本书和"六法"教育为重点,结合《宪法》、《刑法》、《经济合同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的教育。
1987年为贯彻省煤炭总公司《关于加强干部中专教育的通知》精神,对年龄45岁以下,未达到中专水平的干部,进行中专知识的再教育,本局举办了电大大中专两个班,共有22个学员参加了大专《企业经营管理》专业和25个学员参加中专《煤炭政工》、《煤炭企业管理》专业学习,并获得了毕业证书。
1988--1989年,主要抓班组长培训,对现职的班组长、各车间主任、煤矿区队长进行岗位培训,着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理论与政策》、《企业中层领导》和《煤矿班组区队管理》等知识及有关的"经济法规"的学习。班组长学习班由各单位自行组织举办,矿务局组织车间主任10人,区队长3人,采用脱产半个月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育,经书面考试全部及格,占应培对象的88%,培训后,每年还进行跟踪考核,进一步增强班组长、区队长、车间主任的责任心,提高了管理水平。1988年省职工教育委员会授予我局为职工教育先进单位,1989年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又授予我局区队长岗位培训先进单位。
1990年至1995年期间,我局职工教育认真贯彻国家体改委《关于把企业干部职工 培训工作纳入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意见》, 把企业干部、职工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建设 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局矿长任期目标责任 制,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份,定期进行考核。几年来,重点抓好本 局各级、各类管理干部和职工以适应本职工 作为目标的岗位培训。县处级干部特别是局 长、书记、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 五种岗位的领导干部,基本上已参加过一次 国家或部级组织的岗位职务培训;科矿级领导干部,按照上级培训主管部门的要求,逐年分期分批送外接受相应的培训;一般干部根据本职业务工作需求,积极送外接受上级 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培训,并认真做好 新干部任期前、转岗、职称评聘、晋升前的 培训。同时,紧密结合企业改革、经营管理、 技术进步,开展各种短期和专题培训,以及新上项目、缺门专业和关键岗位,特种作业人 员、业务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人员的 培训。提倡一事一训,灵活多样。在企业经 营自主权范围内,制定培训与使用、分配、 管理、奖励制度和职称评定相结合的有关规 定,以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培训。
一、工人岗位培训
(一)技术等级培训:1980--1990 年 重 点抓青壮年初级、中级技术培训。
(二)1991 年 后重点抓机电机修中级工 (4--6级) 技 术培训,分理论学习和实践技 术考核两阶段进行,理论学习采用全脱产集 中办法,分机电、机修两个班,每期二个月, 参考48人,优秀7人,良好 22人。同时还对48 位 井下机电 (修) 工种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从而增强技术工人学理论、学技术的自 觉性和紧迫感,更好为井下生产服务。
(三)为了加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 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矿务 局成立特种作业人员考核领导小组,对四矿 152187 名井下电工、绞车司机和电车、电瓶车 司机参加培训,通过市、县劳动局的统一理 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全部取得了省劳动 局委托市劳动局颁发的" 矿山特种作业人员 资格证 ",做到持证上岗、责任到人。对已 取得" 资格证 "者,坚持每两年由局组织一 次跟踪复审,并建立新上岗人员先培训取得 " 资格证 "后持证上岗制度。
(四)遵照" 先培训、后就业 "," 先培 训,后上岗 "原则。1990--1992年本局协同 永春县劳动局、劳动服务公司,在局中心小 学共举办待业青年培训班三期,4个班,进行 系统的《职业道德》、《企业法规》、《法 律常识》等三本书的培训,参培达372人次, 从而增长了他们知识,为今后争取就业创造 了条件。自1974年以来,对每年新招收的井 下、地面工(包括亦工亦农民轮换工),始终 坚持上岗前的政治形势、矿山概况、职工道 德、政策法规、采掘基础知识、安全生产、 操作规程、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安自救、 规章制度等每期半个月以上的培训,经考试 考核合格后上岗,试用期后再进行定级前现 场技术操作考评,合格后定级,确保了新工人 的素质。
(五)生产安全技术等短训。近几年,为 了更好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强化《矿 山安全法》培训,着重抓了各单位每年培训 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施、培训质量考核三 个环节,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和时紧时松的 倾向,做到持久性。 对新产品开发、技术引进、工艺革新、 设备更新,能及时开展各类短期和应急培训, 并联系市场经济发展与矿山工作实际,每年 有计划地进行对各业务专业知识的培训、增 强了干部职工市场意识,树立市场观念,积 极参与市场竞争。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办 法对职工进行政策法规、电化教育、分析会、 学习讨论会、专题研讨会、智力竞赛、答辩、岗位练兵、比武等培训和教育,每年由职能部门率头组织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矿务局培训队:局培训队于1989年成立,1982年党发第010号文关于撤销天湖岩二号井、五七大队两个建制单位,划归培训队统一领导,建立职工教育领导机构,下设二股一室,教务股管培训和生产,政工股管组织宣传和工会工作,办公室管生活和经营管理,队成立临时党总支,下属成立采掘、机电、经管三个专业班党支部和队直党支部。自1980--1981年,培训队举办政工干部班一朗26人,企业基础整顿班一期15人,掘进队干四期89人,采煤班队干二期38人,机电、井运班队于一期28人。
二、学历教育和继续工程教育
坚持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和按需培训、学用结合为原则,以煤矿人才,工作的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本人自愿申请、单位同意报送,经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后,主要通过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输送部分合格者到成人大专院校学习,或参加"五大"(电视大学、夜大学、函授大学、职业大学和自修大学)学习。历年来,本局有39人参加《现代企业管理》电视函授班学习,有29名中专技术干部参加福州大学等院校的函授考试学习。目前,还有29名在职职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总之,无论是工程技术干部、文教卫生技术干部、经营管理干部、政工干部等,只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生产的情况下,又确实为生产工作需要,鼓励并给予创造条件送外参加学习、培训,对自学成才已获得大中专毕业证书,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三、政治思想文化教育
"七五"、"八五"期间,着重抓"二五"普法教育,"双基"(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教育,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三大以来有关重要文献、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以及爱矿山、做主人、献身煤炭事业的教育。这些教育都获得了较好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