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技术改造始于 70 年代,按其内容 和性质可分为扩建和基建改造,延深和环节 改造,采区补套改造和地面生产系统改造。
扩建和基建改造。1978年,铅坑矿井扩 建原来生产能力 4 万吨/年的平硐二采区, 增加矿井上山开拓,扩大井田开采范围,增 加矿井可采储量,年净增生产能力 16万吨, 总投资 419.4万元。l985 年,含春矿始建 时,在确定矿井开拓方案中,将含春主平硐 集中选择在局机关所在地下洋镇的火车站附 近,通过含春主平硐,将总能力42万吨/年 的铅坑、大蔗沟、曲斗和天湖岩等四对矿井, 采用上 (下) 山 或 石门贯通,将原煤集中到筛选厂后进入煤专线装车外运,以实现全 局煤炭的集中运输,减少煤炭外运环节。
延深和环节改造。1983年,铅坑矿井在 +710水平与大蔗 沟矿井+700米水平贯 通,实现两个矿井的集中排水,并改善铅坑 矿井下山通风条件,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1988年 ,天湖岩一号矿井与天湖岩二号矿井贯通,实现通风系统的大改造,风井由+ 1027米降至+910米,为下水平延深打下基 础。
采区补套改造。1988年,投资24万元 在大蔗沟矿井 +660米标高增设一个片盘, 作为矿井的补套小采区,延长矿井的服务 年限。
地面生产系统改造。1987年,铅坑矿井在地面煤场增加一套筛选系统,投资65 万元,装备有四个煤块等级的概率筛,提高 块煤率,满足不同的煤炭用户的需要,增加 了收入。除此之外,在1992年至1994年投 资180万元对各矿井的通风设施进行改造。 1991 年,投资730万元在曲斗矿的深部进 行开发技术改造,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约10 年;1991年,投资390.24万元在167厂进行换代产品--8号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扩建工程,于1994年建成投产。
矿井井下技术改造,主要是通过掘进巷道,装备设备,提高运输提升和生产能力,改善通风条件;通过矿井地质探巷和新矿区地质探硐,寻找煤炭资源,扩大矿井开采范围,增强煤炭生产后劲,为生产稳定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矿井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是由煤炭部和省财政厅、煤炭工业管理局的拨款,煤矿自提的更新改造资金及留用的折旧基金,以解决煤矿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资金的不足。从1985年1月起,经省政府批准,可在煤炭价外向煤炭用户增收3元/吨作为维简费用,这些费用按规定的比例用于生产矿井开拓延深和生产环节改造,安全技术措施和矿山救护装备等。
上一篇:第四章 煤矿环境保护
下一篇:第二章 设计与施工